东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25周年的“变”与“不变”

第一财经周刊

从1991年3个人的创业公司到今天拥有2万名员工、面向全球提供IT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公司,东软集团一直希望用软件创造价值,也历经了几次自我变革,回溯其发展的历程,不乏在“繁华之处转身”的转型实例,25年的沉浮,执着与变革成为东软的基因。

“执着和变革这两个词听上去有些矛盾,但其实是一致的,东软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清晰的思考,来确定战略,然后就坚决去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件事是统一。”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表示:“有一件事情我们的很执着,就是通过软件、通过技术去创造价值。这件事作为我们成长的核心是不会变的,但是它的外在,比如说我们在什么样的领域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型去做,这些事情在不同的阶段会发生变化。”

 “执着”与“变革”

东软是校园里面走出来的企业,很多人都说东软具有校园文化的基因,在王楠看来,校园文化在东软的企业文化中确实存在。

“我们内部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以老师相称,我们的内部还会有导师制,注重对于员工的培养。可以说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觉得真正要谈东软的基因,首先还是执着。”王楠说。

在王楠看来,执着已经成为东软的文化和血液里的一部分,一旦认准方向正确,就会扎扎实实坚持向前走。

“东软从1996年开始做医疗信息化,可能从最初的6到8年,我们的利润都是负的,但是我们一旦看好了这一块业务的未来,一旦扎进去,会一直坚持去做。另外,在很多的公司都在寻求多元化的时候,东软也有做房地产的机会,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在做(软件),”王楠笑言:“这可能也跟我们在东北有关系,可能在北上广深,大家面临的机会更多,但人心也更容易浮躁,而我们相对而言偏居一隅,所以就可以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据了解,东软成立至今经历过5次战略调整,并且每一次都执行得很坚决。 

据王楠回忆在1996年开始上市的时候,东软作为软件第一股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但是东软在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但是带来最大营收的系统集成板块,快速的压缩这一部分业务,哪怕以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

基于东软的自我定位,追寻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成为东软25年来进行变革的驱动力之一。在东软看来,作为一家软件公司,为客户提供核心的软件方案可以让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黏性更强,企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长期伴随客户的业务实现自我的发展,这也是东软进行第一次转型的原因。

随后,在外包业务最红火的时候,在去印度做了考察之后,东软经过冷静与理智的思考:外包是否是在中国的软件公司未来的增长模型?

“客观地讲,无论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汇率的变化,还是说因为中国每个个体追求生活质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薪酬的快速增长,都使得外包这个业务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有问题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外包最红火的时候,刘老师(刘积仁)坚决提出我们的核心增长不会来源于外包。我们要抛弃以人员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型。”王楠说。

目前,东软开始考虑如何激励员工的创造力,激励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创业激情,创造新一轮的发展动力。如何在原有的业务板块上长出新的果实成为东软目前的尝试方向。东软望海、东软睿驰都是很好的例证。

据了解,东软望海目前着力于将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型。由于望海了解医院所有的成本、所有的耗材的使用进度、所有内部管理的信息,因此帮助医院更好地控制成本,通过耗材合理的降价与最及时有效的供应,去帮助区域的医院实现最有效的管理成为望海的发展方向。“这就相当于望海在原来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之上长出新的业务,望海在变成医院的供应商和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鼓励员工和团队持股,也帮助这个公司寻找新的外部的资本,带来新的战略资源,来帮助它在新的阶段的发展。”王楠评价道。

“东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一直很坚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希望用软件创造价值,但是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在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行业在往哪里走,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最好的创造价值,这不仅是为员工、为企业、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王楠说。

业务即是社会责任

“我们从三个人到现在也是‘野蛮生长’起来的,东软在那个年代也是小鲜肉。目前创业公司具备的激情与热情是成功的基础,对于创业公司来讲,还是要扎扎实实做业务,找到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大家都在谈风口,但是风过去后,还是会落下来的,”王楠表示:“现在很多公司得以成长靠的是背后的资本,但也被资本催生出浮躁的心态,一直是在做资本的游戏,这样其实容易两耽误,既创业企业被资本耽误了,也耽误了投资人的资本。”

从创业公司到现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东软认为通过扎扎实实做业务,用这种方式实现员工和公司的共同发展,鼓励员工在公司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员工的创新创业拉动公司的成长,既是企业实现发展的方式,也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形式。

此外,在王楠看来东软在医疗健康领域业务的布局认为这本身就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目前软件已经变成了这个时代的血液,可以看到,东软的软件很多是运用到基础民生的领域,比如说中国几代的人口数据库、环保部的环保信息指数的检测、卫计委的医疗卫生的应急指挥、各个医院的信息化,特别是社保,中国一半的社保与医保都是在东软的平台上进行管理的,可以说东软的软件渗透在每个人每一天日常基础民生的背后。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责任有更重的一部分,我们的软件与解决方案,当它成为社会的血液之时,我们要保证它是健康的,成为正面的力量。”王楠表示:“去年1万亿元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差不多有4000多亿元跑到了东软的平台上。我们看到中国的医疗费用目前面临的挑战,有什么样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做医院的信息化,也伴随着中国的医院从“全纸化”办公一步步到现在很多医院信息化的水平都到达了一定的水准。我们的很多医院已经达到了全球医院信息化7级的认证。也看到了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好医院无论怎么扩院,床位都不够、好医生们压力很大,有看不完的病人。与此同时,很多基层医院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基层医疗的质量与水准也确实有限。”

这也成为这几年东软投入做东软熙康的原因,我们感觉通过预防性的健康管理,让老百姓在得到确诊的情况下, 从家里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健康管理,如何能够帮助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通过临床路径、决策支持以及临床的用药标准,帮助他们提高诊疗的水准,建立起一整套背后的体系,为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使人们能够尽量少去三甲医院,进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我们投入医疗健康领域也是本着这样的情怀与社会责任。除此以外,对于乡村的很多赤脚医生,东软提供过多次的免费的培训,希望通过他们能力的提高,受惠更多的人。”王楠告诉记者。 

此外,东软出于校园背景,对于教育有着自己的情怀。据了解,东软建立了所大学,拥有2.8万名的在校学生,希望在改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方面作出尝试。

“因为中国的很多高校是本着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目的,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社会上找到好的工作。怎样跟行业更紧密地结合,去培养社会更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让这些大学生更早地做好准备,思考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我们还在大学提供了一套创业机制,让学生自己在大学阶段利用学校的场地、甚至学校的基金支持去做创业的尝试,几年下来,他可能会得出一个自己到底更适合创业还是就职的结论。”王楠补充道。

联系我们

欢迎致电4006556789,或通过在线方式与我们联系

close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