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业创业解决方案
就业核心业务解决方案系统秉承就业资源、资金、服务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主动、智能、精准的管理和服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就业优先的战略任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而就业信息化是提升就业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是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按照人社部“数字人社”和“一库一平台”等建设要求,打造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进系统、全业务实名制、全服务用数据,将数字技术与就业业务深度融合,以数字治理驱动就业工作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开展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上要覆盖全民、功能上要贯穿全程、体系上要辐射全域、方式上要便捷高效,提出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现标准化、智慧化、便民化。
鉴于以上,东软推出了全新的互联网+就业创业解决方案。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诚信的就业服务。

优势特性
业务全面,除纳入常规就业业务以外,结合近年国家要求,纳入了就业实名制、就业扶贫、服务绩效考核等管理内容。
全面支持与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互联网办事平台、手机端办事平台、自助服务一体机的一体化融合管理,支持与政府网上办事门户的对接,全面支持与内外部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典型案例
东软承建全国众多省市就业项目建设案例。省级案例包括安徽、河南、重庆、湖北、天津、河北、内蒙、宁夏、广西、海南以及新疆兵团就业项目等;地市级案例包括沈阳、河南郑州、江西南昌、新疆乌鲁木齐、广西南宁、柳州、辽宁10市、江苏9市、吉林3市、湖北宜昌、十堰、广东佛山等项目。
安徽省智慧就业系统
安徽省智慧就业系统建设,采用全省数据大集中、业务大集中的建设模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就失业管理服务系统及就业基础平台、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系统、就业大数据服务系统。
智慧就业项目前身为2012年建设的安徽省就业社保一体化项目。2015年3月“阳光就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2016年1月,安徽省公共招聘网上线,地市公共招聘网陆续上线。新版智慧就业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2021年3月全面上线。
项目成果及意义:
(1)安徽省就业系统自上线以来,接待其他省市考察学习数十次,受到人社部领导多次表彰。
(2)2016年,“安徽省‘阳光就业’系统上线运行”被评为“2016年度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之一。
(3)2017年6月参加第一届全国人社信息化创新应用展(杭州),2017年9月参加“双创周”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济南),2018年5月参加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展会(合肥),2019年6月参加“双创周”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武汉),多次获得“优秀项目奖”称号。
(4)2017年10-12月,作为人社部就业领域唯一地方案例,参加了迎接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背景),得到了国家领导及地方人大代表的高度肯定。
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
2018年8月启动项目建设,2019年1月1日试点上线,2019年9月完成整体终验。全省集中就业系统,业务功能涵盖全面,应于全省18个地市+10个省直管县。业务内容涵盖内网核心业务200余项;公共服务共梳理了近百,其中大部分已实现线上经办。
河南省人社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省级集中、业务协同、规程统一、标准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建设,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涵盖智慧服务、智慧经办、智慧监管、绩效考核、接口交互与协同、应用支撑平台、大数据平台七大部分,服务省本级、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覆盖全省1亿+劳动者、100多万家用人单位。业务范围涵盖公共服务处、创业服务处、统筹就业处、职业能力建设处、农民工工作处,并与省人才中心、公共就业中心数据交换共享。
系统主要特点包括:“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业务经办模式、业务档案电子化,业务经办无纸化、可视化,链条式业务推动模式,主动服务智能推送,以及资金精确监管,实现进系统、有痕迹、可追溯、能预警。采取全省统一开发、统一部署的模式,支持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应用,满足“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要求,是全省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和脉络。
湖北省就业系统
湖北就业历经五期项目建设(湖北就业五期项目是武汉并入省集中系统)。目前正在进行湖北就业的全面升级工作,以满足和适应在新形势要求下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要求和期望。
建设模式:全省集中,数据库、应用系统省级统一部署。
湖北省在建设了全省集中式就业系统之后,全面建设了全省公共招聘求职网和手机平台,实现了招聘求职工作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功能。另外湖北省建设了就业决策系统(PC端和PAD端),建设了全省就业网办系统并与省政务进行统一对接,实现了政务一张网。目前正在从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上对湖北就业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重庆智能就业线上办事平台
重庆智能就业,全称“重庆金保二期就业线上办事平台”。项目建设内容为“5+1+N”线上服务系统,具体为:(1)线上求职招聘子系统、线上培训服务子系统、线上创业服务子系统、线上政策办理大厅、线上监控子系统;(2)可视化智能决策展示系统;(3)为整合接入后续扩展的其他服务平台。上述各个系统实现PC端、微信端、APP端“三端”通用。
项目于2019年11月启动,2020年10月上线,2020年11月初验完毕。
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地域广、人口多、经济条件中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效应。智能就业系统建成之后,有效助力重庆就业促进工作、拉动地区经济水平,进而对地区乃至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佛山市就业惠民系统
佛山就业惠民项目于2015—2016年建设运行。内容主要包括:一中心(人社数据中心)两平台(互联网、政务外网)一市场(新型市场)。实现了内外网之间,各部门、单位之间,各业务之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全市业务多渠道、多入口,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
佛山就业惠民系统采用了全新的人本、智能、集成化操作界面风格,解决了一柜式桌面设计、消息驱动业务办理、业务流程定制、审批流程配制、精准识别、主动推送、智能提示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可视化操作、透明化管理、主动化提醒等多项先进功能,并实现了与佛山市二十几个委办局数据对接操作。
宜昌市智慧就业系统
宜昌市智慧就业系统于2016—2017年建设运行。实现业务一站式业务受理、全天候服务,多部门数据协同校检、业务申请网上办,证照资料全部电子化、办理业务“零跑路”,操作有指引、全程操作“智能化”,审核签字无纸化办公、办到哪里随时查,并实现了与宜昌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该项目在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先后两次在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先后三次次在省人社厅、省就业局会上交流经验。2016年12月,智慧就业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并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2016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中地方六大创新举措之一;2017年10月,智慧就业信息系统受人社部邀请,到人社部进行宣讲,向其他省份和城市介绍建设经验;2017年11月,智慧就业信息系统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